首页 >> 动态

世界热头条丨广东省名中医张剑勇教授:十年磨一剑,硕果续新篇

2023-06-20 15:34:55来源:读创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赵鸿飞 通讯员 郭盈澳 谢静静


【资料图】

近日,第五届广东省名中医名单揭晓,深圳市中医院风湿病科学科带头人张剑勇博士榜上有名!张剑勇教授一直坚守“调治结合、有道有术、剑胆琴心、种德收福”的从医理念,把优质的医疗服务融化在为群众守护健康的临床工作中。他说:“获评广东省名中医,这是对我多年来工作的肯定,也鼓舞着我对中医事业的挚爱之情提升到更高的起点!”

坚持重视治未病理念,首创“深圳市中医院痛风爱心俱乐部”

多年来,坚持重视治未病理念,在开展临床工作的同时,张剑勇带领团队长期做科学普及工作。他说:“医学科普是防病治病的利器,让患者得到‘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医学科普知识意义重大”。

2005年,张剑勇首创“深圳市中医院痛风爱心俱乐部”,该俱乐部将风湿病的慢病管理及科普工作融为一体,连续18年进行健康教育讲座,举办义诊交流。张剑勇带领团队出版了风湿病相关科普著作,通过媒体、网络微信等进行医学科普教育,累计开展传播活动300余场,受众8万余人次。此外,通过建立微信群、APP、公众号、抖音,把更多的患者凝聚在一起,帮助患者科学防治,使俱乐部会员达到3200余人,获得“全国优秀中医健康俱乐部”的称号。

数十年的不懈探索和努力,张剑勇把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经验总结成论文和专著,通过报刊、出版物和网络平台奉献给社会。由他主编的《专家答疑解惑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居家疗法一本通》《口眼干燥不是小事——干燥综合症》《一本书读懂骨关节疾病》等著作,先后荣获全国中医药科普著作二等奖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荣誉。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片人。2021年,张剑勇牵头成立了“深圳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协会风湿病慢病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与国内其他医院同仁的合作,在带动深圳地区风湿病医师开展风湿病慢病健康管理和加强行业内经验交流、成果共享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他先后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全国优秀中医健康信使”“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科学传播专家”及首届“深圳好医生”等荣誉称号,被媒体和社会称为“和谐医患关系典范”。张剑勇团队成功进入202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建设单位”。

“关注慢病管理的过程,是一个把患者变成朋友的过程”

在张剑勇看来,关注慢病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将患者变成朋友的过程。十余年前,张剑勇教授遇到了一位在日积月累中病情不断加重的痛风患者,这位患者是一名男士,他的体重高达200多斤,合并高血压、肥胖症,膝关节、肘关节、踝关节和大腿都长满了痛风石。第一次在诊室见到张剑勇时,他行走依靠双拐,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其家庭都面临着崩溃的考验。接诊后,张剑勇教授为他精心制定了治疗计划,并邀请他加入“痛风爱心俱乐部”。经过系统规范治疗,配合心理疏导、饮食调理等综合措施,顺利控制住了他的病情。令这名男子和家人高兴的是,年愈40岁,他喜得贵子。张剑勇教授的悉心救治,不仅拯救了这名男子,还成功挽救了他的家庭。

张剑勇教授经常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话,不是一句空口号,要落实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唐女士是张剑勇接诊的第一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她在的张剑勇精心治疗中得到康复。她不仅较好地控制了病情,而且完成了原本不敢想象的恋爱、结婚、生子的过程,拥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幸福家庭的美好愿望。生前,她常常以自己的诊病经历,鼓励病友克服一切困难。2017年,唐女士不幸身亡,张剑勇主任第一时间亲自带领痛风爱心俱乐部的骨干们赶赴到她的家里,慰问其家属并送上慰问金。来自张剑勇和痛风爱心俱乐部的关爱,让唐女士的家人在承受失去亲人痛楚之时,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除了为患者答疑解惑外,痛风爱心俱乐部还是爱心传递的工具。2022年8月,深圳市中医院风湿病科收治了一名年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重度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患者。由于插管后在ICU费用昂贵,其家属因经济原因有放弃治疗的念头,张剑勇组织科室医护及痛风爱心俱乐部成员捐款,大家慷慨解囊,伸出援手,这名患者重获新生。

重视学术的传承创新,携手团队屡创佳绩

张剑勇教授尤其重视学术的传承创新,他先后师从我国著名温病学家郭谦亨教授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刘仕昌教授、彭胜权教授,对岭南温病学的研究有较深造诣。后又师从广东省名中医李志铭教授数年,并师承首届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潜心研究“瘀痹学说”治疗风湿疑难病症;还师承全国名老中医张炳厚教授,更有幸拜在百岁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门下,成为路氏学术的第三代传人。在融汇百家精粹、心领神会的基础上,他对中医治疗风湿病积累和总结出独到的经验和体会,形成了“驱风祛湿,扶正祛邪,化瘀为要,并调脏腑,顾护脾肾,调畅气机”的学术思想。

张剑勇教授(左二)连任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临床传承创新研究中心抗痛风联盟主席

张剑勇常说,一个学科的发展,必定要靠团队的力量。他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和学科发展,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培养:近5年来,风湿病科先后引进博士4名,鼓励在职攻读博士3名,累计招收培养博士7名,硕士32名;他还十分重视科室青年骨干的培养,积极鼓励科室青年骨干医师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顶级风湿病科进修学习,要求青年医师行稳致远。在知识的传授上,他做到倾囊相授,诲人不倦。在做好本院的传承工作之外,还担任深圳市第五、六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医师。他的努力和心血换来了桃李芬芳、硕果累累:深圳市中医院风湿病科青年医师多次在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青年医师医案交流大赛中荣获佳绩,有2名医生入选2021年深圳市卫生健康菁英人才培养计划。在2022年度医院总结表彰会上,他带领的团队再次被评为先进集体,并获得专科建设进步奖!

为了实现学科发展与国内外研究同步的目标,他把外地先进的管理、学术经验引进来。自2017年引进深圳市政府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姜泉教授风湿病团队以来,深圳市中医院风湿病科在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血管炎、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成人still病等疑难危重风湿病的临床诊治能力大大提升,在患者中形成了更好的口碑。一名POEMS患者,常年饱受面部及肢体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变硬、多毛等困扰,经张剑勇教授及团队的中医特色治疗,联合必要的西医手段,患者皮肤恢复如常。一名EGPA的患者,肺部、肾脏及神经系统累及,影响患者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经中医特色疗法,配合针灸及一些西药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

一手抓临床,一手抓科研

张剑勇强调临床与科研并重原则,一手抓临床,一手抓科研。近5年来,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示范项目,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3项,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市级项目6项;牵头及作为核心单位承担10余项临床试验;获发明专利1项,正在申请专利3项;近5年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在风湿专业期刊排名第3的Rheumatology(OXFORD)发表高水平论文1篇(IF7.58分),研究成果已被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痛风治疗指南引用,发出了深圳中医人的“最强音”!在免疫学顶级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高水平论文1篇(IF8.786分),首次探索痛风骨破坏相关作用机制。

由于临床研究及科教工作出色,深圳市中医院风湿病科荣获“2019年度深圳市卫生健康科教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他主编的临床专著《风湿免疫疾病中医特色疗法》荣获202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痛风相关研究成果《基于精准医疗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痛风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22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他带领的风湿病科成功实现了由科学普及到慢病管理、临床研究,再到精准医疗的“三级跳”。

张剑勇教授不断提升学科影响力,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数十次受邀在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术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代谢病专委会学术年会等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上作报告。他带领团队连续5年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临床传承创新研究中心抗痛风联盟年会,主办深圳痛风岐黄论坛、深圳纤维肌痛综合征专家诊治讲坛,致力于风湿病的研究及学术交流,学术影响力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风湿病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深圳市中医院风湿病科作为核心单位,先后参与了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牵头的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干燥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等病证结合诊疗指南的制定,规范疾病的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为临床医师提供中医标准化处理策略与方法,全面提高中医风湿病临床疗效和科研水平,促进与国际学术发展相接轨。在他的引领下,风湿病科的发展也是方兴未艾,2018年成为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荣获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在中医风湿病行业具有较强影响力。

没有十年磨一剑,何有寒光越千年?张剑勇教授说:“医者仁心是我追求的目标,作为一名医生,不仅必须‘敬业’,还要‘业精’;不仅要让病人得到最适合的治疗,还要让群众掌握早预防、少生病的方法。”

审读:喻方华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