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环球观热点:【常见疾病自开药方九】——中医皮肤科

2023-06-29 10:36:32来源:个人图书馆-liyh65


(资料图)

湿疹为临床经常见到的瘙痒剧烈的皮肤病。临床上有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之分。急性湿疹的特点为初期皮肤潮红、肿胀、丘疱疹、小水疱,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抓搔,会出现渗出糜烂与结痂性片块等症状,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以及阴囊、肛周等部位。亚急性脾虚型湿疹多表现为以丘疹、丘疱疹的形式存在,滋水多,同时有身体懈怠无力,大便或干或溏,小便清长、舌苔白腻等症状。急性湿疹如果不及时治疗或反复发作,会转化为慢性湿疹,其症状表现为皮肤增厚,暗红色、结痂、表面粗糙如鳞层片块或者是苔藓化改变等症状,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处,容易复发,治疗时间较长。中医学中,本病的发生常由于饮食失节或生活习惯伤及脾胃所致。脾失健运,就会导致湿热内蕴,如果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湿热相搏而外现于肌肤。除此之外,素体虚弱,湿困肝胃,或湿热蕴久,使机体阴血耗伤而致血虚风燥,也会外发为湿疹。因此,湿诊主要分为脾虚湿阻、风热湿困、血热和血虚风燥四种类型来治疗。一、【方剂名称】消风散(见前文)。【验方选择】防风、黄精、乌梢蛇、白鲜皮、茯苓各15克,鸡血藤、玉竹各20克,僵蚕、赤芍各12克,牡丹皮、当归各10克,甘草5克。【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功效】养血活血,祛风止痒。五、单方成药(一)简易验方验方一:海蚌含珠50克,黄柏50克,用水煎,然后湿敷患者局部,每日使用2~次,临床适用于急性湿疹,症状出现红肿、瘙痒,渗水多的患者。验方二:苦参25克,黄柏15克,白矾25克。先加水500~1000毫升来煎煮,然后给患者温洗,每日使用2~3次。可辅助治疗急性湿疹。验方三:苦参25克,黄柏15克,白矾25克。先加水500~1000毫升来煎煮,然后给患者温洗,每日使用2~3次。可辅助治疗急性湿疹。验方四:黄柏、苍术各是等量,而薄荷的使用量为前二味药物使用量的十分之一。把以上药物共同研成末,然后用食油调成糊状来外用。临床上用来治疗慢性渗出性湿疹。(二)口服中成药(1)使用龙胆泻肝丸或二妙丸来进行治疗风热湿困型湿疹。每次服用10~15克,每

人们把荨麻疹俗称为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荨麻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季节。最先出现的是瘙痒,很快就会出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风团,呈淡红或苍白色,遍布全身或局限在某些不稳,多在一日之内自行消退,但也会再次发作,且消退后不留痕迹。荨麻疹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荨麻疹一般为一到四周,慢性荨麻疹一般反复发作,持续一个月、几个月甚至数年。中医认为,荨麻疹多是由于风寒侵入虚弱体质,导致营养卫生不和,阴阳失调所致。临床上,荨麻疹的病因有风寒、风热、气血两虚、血热、肠胃实热等种,治疗上多以祛风清热、调补气血、调摄冲任为主。一、风寒因风寒外袭而导致的荨麻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呈白色,遇冷或风加剧,在热的环境中会缓解,舌苔白腻,脉象迟缓。治疗时以祛风散热、调和营卫为主。【方剂名称】荆防败毒散(见前文)。【方剂组成】荆芥、秦艽、白鲜皮各15克,防风、麻黄、白芍、生姜皮、浮萍、生甘草各10克。【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功效】祛风散寒,调和营卫。【验方选择】麻黄、桂枝、甘草、生姜各6克,白芍10克,葛根12克,大枣15克。【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功效】散寒祛风,透疹止痒。二、风热因风热外袭而导致的荨麻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呈赤红色,遇热加剧,在冷的环境中减轻,舌苔薄黄,治疗时以疏风清热为主。【方剂名称】消风散(见前文)。【验方选择】生地、赤芍各12克,连翘、茯苓皮、桑白皮、夏枯草、牛蒡子各10克,地骨皮、地肤子、白蒺藜、蝉蜕各6克,生姜皮3克。【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清热疏风。三、血热由血热引起的荨麻疹,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血热生风,皮肤灼热刺痒,手抓后随手起风团,有明显条痕状伤痕隆起,夜间最为严重,同时伴有心烦不宁,口干欲饮,舌红无苔,脉弦滑等症状。治疗本证,当以清热凉血,消风止痒为主。【方剂名称】消风散(见前文)。【验方选择】荆芥15克,薄荷15克(后下),生地20克,赤芍20克,连翘20克,地肤子20克,白鲜皮20克,焦三消20克。【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功效】清热凉血祛风。四、气血两虚因气血两虚而导致的隆疹常反复发作,迁延数月至数年,在劳累后会加剧,发作时精神疲惫,气短无力,夜不安眠,舌淡苔薄等。治疗时以调补气血为主。【方剂名称】当归饮子(《重订严氏济生方》)。【方剂组成】当归、白芍、川芎、防风、生甘草各10克,黄芪、芥穗、首乌、刺蒺藜、生地各15克。【方剂加减】卫气虚弱者可加白术;兼有风寒者,可加麻黄、浮萍、白藓皮;湿重瘙痒者可加苦参、土茯苓、苍术;兼有风热者可加银花、连翘;心烦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用法用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功效】滋阴养血,补气,疏散风邪。【验方选择】当妇、黄芪、丹参各12克,白芍、熟地、党参、白术、茯苓各10克,川芎6克。【用法用量】水煎服。【功效】补气养血。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引起的荨麻疹。五、肠胃湿热因肠胃实热而导致的荨麻疹表现为脘腹疼痛,精神疲倦纳呆,大便秘结或泄泻,有恶心呕吐的感觉,舌苔黄腻,治疗时以祛风通腑泄热为主。【方剂名称】防风通圣散(见前文)。【验方选择】防风、荆芥、当归、白芍、大黄、黄芩、茵陈、连翘各10克,麻黄、川芎、生甘草各6克,薄荷、芒硝各4. 5克。【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疏风解表。六、单方成药(一)简易验方验方一:炒荆芥、防风、焦山楂、炒麦芽各15克。水煎温服,每日1剂。

牛皮癣,也被叫作银屑病,是常见而又容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对于此病早已有记载和研究,在不断的认识和完善中,总结出了血热、血燥、血瘀、风湿、湿热等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一、血热血热形成的牛皮癣属于发病的进行期,随着新皮损的不断出现,皮疹产生及发展迅速,鳞屑累积,瘙痒明显,其中有红晕,并伴有发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或滑数等特点,治疗时以清热凉血活血为主。【方剂名称】犀角地黄汤(见前文)。【验方选择】生地、白茅根、土茯苓、槐花30克,板蓝根、草河车、紫草、白鲜皮、威灵仙各15克,赤芍丹皮各12克,生甘草6克。【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功效】凉血解毒。二、风热

粉刺又称为痤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年男女颜面及胸背部的一种皮肤病。中医认为,粉刺是由于内热炽盛而又外受风邪所致,但又有肺热、肝热、血热、阴虚内热之分。其主要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如下。一、

由于皮肤色素的改变而在面部出现的局限性褐色斑,中医学称为黧黑斑,西医学称为黄褐斑。黧黑斑症状特点是对称分布,对称出现在颜面上,多是额部、两颊、鼻唇及颏部,多为淡褐色、淡黑色、深褐色斑片,而且大小不等,形状也各不相同,有孤立散布的,有融合成片的,边缘清晰可见,多为蝴蝶状,无自觉症状。初时并无自觉症状,受太阳照射后会加重。多出现在孕妇、经血不调的妇女及其他慢性病患者的身上,当使用化妆品不当或日晒后会加重。中医认为,黧黑斑的出现与人们的肝、脾、肾三个脏器有密切关系,主要类型及治疗方法具体如下。一、肝郁气滞此证大部分是见于女性,斑色深褐,弥漫分布,伴有烦躁不安,胸胁胀满,经前会有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口里发苦,咽喉发干,舌质发红,舌苔薄,脉象弦细等。治疗时以疏肝理气、活血消斑为主。【方剂名称】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见前文)。【验方选择】白芍、白术、茯苓、当归、柴胡各9克,甘草6克。【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日1剂,分2次分服。【功效】疏肝理气,中和气血。二、肝肾不足因肝肾功能不足而出现的黧黑斑,主要症表现为斑色褐黑,面色晦暗,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象细等。在临床上采用补益肝肾,滋阴降火的治疗方法。【方剂名称】六味地黄丸(《金匮要略》)。【方剂组成】山茱萸、怀山药、泽泻、当归、白芍、丹参、陈皮、益母草各10克,首乌藤30克,熟地黄、云苓、丹皮各15克。【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日1剂,分2次分服。【功效】滋阴补肾,中和气血。【验方选择】熟地黄24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牡丹皮9克。【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日1剂,分2次分服。【功效】补益肝肾,滋阴降火。三、脾虚湿蕰

脾虚湿蕰而出现的黧黑斑,患者症状表现为斑色灰褐,宛如附有尘土,同时患有伴有疲乏无力,纳呆困倦,月经色淡,白带量多,舌淡胖、边有齿痕,脉象濡或者是细等。在临床上采用健脾益气,祛湿消斑的治疗方法。

【方剂名称】参苓白术散(见前文)。【验方组成】党参、白术、山药各15克,莲子、薏苡仁各9克,扁豆、白茯苓各12克,砂仁6克,桔梗5克,甘草6克。【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日1剂,分2次分服。【功效】健脾益气,祛湿消斑。四、气滞血瘀因气滞血瘀而出现的黄褐斑,患者症状出现斑色灰褐或者是黑褐,并且伴有慢性肝病,或者是月经色暗有血块,或者是痛经,舌暗红有瘀斑,脉象涩等。在临床上采用理气活血,化瘀消斑的治疗方法。【方剂名称】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方剂组成】桃仁12克,红花12克,生地黄24克,白芍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日1剂,分2次分服。【功效】理气活血,化瘀消斑。五、单方成药(一)简易验方验方一:茯苓粉搽抹患处,每日1匙。验方二:紫草30克,茜草、白芷、赤芍、苏木、南红花、厚朴、丝瓜络、木通各15克,加水煎煮,擦洗患处。验方三:秦皇祛斑茶每次1~2克泡茶分饮,或每日2次饮用,或用3~4克泡茶每日频饮,连用2个月。(二)口服中成药(1)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丸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粉刺。(2)参苓白术丸、木香顺气丸、健脾丸等用于脾虚湿盛形成的粉刺。(3)逍遥丸、舒肝丸、白凤丸可用于治疗气血不调引起的粉刺。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关键词:

相关新闻